T172:心灵状态类型理论定理 (Mental State Type Theory Theorem)
定理陈述: 心灵状态类型在心灵因果闭合的基础上,通过属性二元主义和认知模块性实现心理类型的本体论独立性
推导依据
T171 + T58 + T61
依赖理论
- T171 心灵的因果闭合定理: 确立心理现象的因果独立性和相对闭合系统
- T58 属性二元主义定理: 提供心理属性与物理属性的根本区分
- T61 认知模块性定理: 建立心灵的模块化结构和功能独立性
严格证明
前提引入
- T171确立:心灵形成相对闭合的因果系统,具有因果独立性
- T58确立: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属性类型
- T61确立:心灵具有模块化结构,不同认知功能相对独立
推导步骤1:心理类型的因果基础
基于T171心灵的因果闭合定理:心理状态类型的划分基于其在心灵因果系统中的作用。信念、欲望、恐惧等心理状态类型因其独特的因果力和因果关系模式而得到区分。
推导步骤2:心理类型的属性独立性
基于T58属性二元主义定理:心理状态类型基于心理属性而非物理属性来划分。同样的物理状态可能对应不同的心理类型,不同的物理状态可能对应同样的心理类型,这体现了心理类型的独立性。
推导步骤3:心理类型的模块化组织
基于T61认知模块性定理:心理状态类型按照认知模块的功能边界组织。知觉、记忆、推理、情感等不同模块产生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,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。
推导步骤4:心理状态类型理论的确立
综合T171+T58+T61:心理状态类型理论确立了心理分类的本体论基础:基于因果功能的类型划分(T171),基于属性独立的类型区分(T58),基于模块组织的类型结构(T61)。
结论综合
心灵状态类型理论定理确立了心理现象的类型学基础:心理状态类型具有本体论独立性,基于因果功能、属性特征和模块组织形成系统的心理分类体系。
证明完成
∴ 心灵状态类型在心灵因果闭合的基础上,通过属性二元主义和认知模块性实现心理类型的本体论独立性 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