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board shortcuts

Press or to navigate between chapters

Press S or / to search in the book

Press ? to show this help

Press Esc to hide this help

元理论 (v1.0)

二进制宇宙生成理论体系的数学基石与起点

理论定位: 这是一切理论的元理论基础,统一了Collapse-Aware五重等价性、Zeckendorf(No-11)编码、Fibonacci张量幂指数以及FC-TGDT可逆折叠语法于同一套签名-语法-语义-推理规则之下。据此可自动生成T₁→Tₙ并进行一致性验证与审计。


0. 约定与记号

  • 偏移Fibonacci: F₁=1, F₂=2, F₃=3, F₄=5, F₅=8, ..., 满足 F_{k+2}=F_{k+1}+F_k
  • Zeckendorf(No-11): 任意 N∈ℕ⁺ 唯一表示为 N=∑k d_k F_k,其中 d_k∈{0,1} 且 (∀k) ¬(d_k=d{k+1}=1)
  • 理论编号: T_N 表示编号为 N 的理论
  • 类型/类目: AXIOM / PRIME-FIB / FIBONACCI / PRIME / COMPOSITE(按自然数与Fibonacci的双结构判定)
  • 范畴/张量: 默认工作于一个(可对称或可编结的)单(闭)张量范畴 𝖢,对象是态空间、态的"腿"为有向边,张量积记 ⊗,直和记 ⊕
  • 合法化投影: Π = Π_{no-11} ∘ Π_{func} ∘ Π_Φ (No-11 / 功能完整 / φ-编码保持)
  • 五重等价性: A1公理(熵增↔不对称↔时间↔信息↔观察者)视为已知并可引用

1. 签名(Signature)

Σ = ⟨𝖲𝗈𝗋𝗍𝗌, 𝖢𝗈𝗇𝗌𝗍, 𝖮𝗉𝗌, 𝖯𝗋𝖾𝖽⟩

1.1 Sorts

  • ℕ:自然数(理论编号域)
  • 𝔽⊂ℕ:Fibonacci指数集(索引k)
  • 𝒵:Zeckendorf位串(自右向左为低→高位)
  • 𝒯:理论对象(语法层)
  • ℋ:(Hilbert/向量)态空间对象
  • 𝖥𝖲:折叠签名对象(可逆折叠轨迹)
  • 𝖤𝗏𝗍:TGL⁺事件
  • 𝒞:约束集(物理/语义约束,如No-11等)

1.2 Constants

  • F_k ∈ ℕ(通过递推给出;亦可视为 𝔽→ℕ 的可计算函数)
  • T₁ ∈ 𝒯(唯一公理,自指完备外部观察基元)
  • T₂ ∈ 𝒯(熵增/自我观察基元)
  • 0_𝒵 ∈ 𝒵(全0串)

1.3 Operations

  • enc_Z: ℕ → 𝒵(Zeckendorf编码)
  • val_Z: 𝒵 → ℕ(解码)
  • ⊕_𝔽: 𝒵×𝒵 → 𝒵(Fibonacci加法 + 规范化)
  • ⊗_𝔽: 𝒵×𝒵 → 𝒵(Fibonacci乘法(通过F_mF_n到{F_k}的展开 + 规范化))
  • Zeck(N): ℕ → 2^𝔽(返回N的指数集合,降序无相邻)
  • MakeFS: ⟨z,p,τ,σ,b,κ,𝒜⟩ ↦ 𝖥𝖲
  • 折叠原语(范畴态射):
    • α_{A,B,C}: (A⊗B)⊗C → A⊗(B⊗C)(结合子)
    • β_{A,B}: A⊗B → B⊗A(换位/编结生成元)
    • contr_{i,j}(第i、j腿收缩)
    • η,ε(单位/对偶,用于闭结构与迹)
  • Π_{no-11}, Π_{func}, Π_Φ 与 Π
  • ⟦·⟧: 𝖥𝖲 → ℋ(FS语义化:把签名回放为具体态/张量)
  • Norm: 𝖥𝖲 → 𝖥𝖲(规范化,幂等)
  • Emit: 𝖥𝖲 → 𝖤𝗏𝗍*(生成可逆事件流TGL⁺)

1.4 Predicates

  • No11: 𝒵(位串满足No-11)
  • Prime: ℕ(自然数素性)
  • Fib: ℕ(是否为某F_k)
  • WellFormed: 𝖥𝖲(各分量类型与拓扑一致)
  • ⊨_Π: ℋ → {⊤,⊥}(张量是否通过合法化投影Π)

2. 语法与构造(Theory-as-Program)

2.1 理论语法

T_N ::= Atom(1) | Atom(2) | Assemble({T_{F_{k_i}}}_{i=1}^m, FS)
FS  ::= ⟨z,p,τ,σ,b,κ,𝒜⟩

其中:

  • z = (k₁>⋯>k_m) = Zeck(N)
  • p ∈ S_m(输入顺序)
  • τ(完全二叉树/括号结构)
  • σ ∈ S_m, b(置换与编结词;对称范畴可只保留其一)
  • κ(收缩调度DAG的拓扑序,记录contr步骤与依赖)
  • 𝒜(注记:PRIME/Π路径/哈希等)

2.2 生成规则(核心)

(G1) Zeckendorf生成(加法线)

T_N ≡ Assemble({T_{F_k} | k∈Zeck(N)}, FS)

其中FS的(z,p,τ,σ,b)给出组合顺序与拓扑,κ决定归约/收缩的时序;最终:

⟦FS⟧ := Π(⊗_{per (p,τ,σ,b)} ⟦T_{F_k}⟧)

(G2) 乘法生成(质数/合数线) 若N=ab(a,b>1),可引入乘法式外积生成子:

ℋ_N^(×) ↪ Π(ℋ_a ⊗ ℋ_b)

若Prime(N),则无乘法外积生成路径,仅有(G1)。

备注: 两条线彼此独立;我们在元理论中同时刻画(双结构)。


3. 语义(Denotational Semantics)

3.1 态空间族

为每个F_k指定一个基态空间对象ℋ_{F_k}(可取dimℋ_{F_k}=F_k的向量空间或希尔伯特空间),带正交归一基{|F_k⟩j}{j=1}^{F_k}。

复合理论的语义态空间:

ℋ_z := ⊗_{k∈z} ℋ_{F_k}
ℒ(T_N) := Π(ℋ_z) ⊆ ℋ_z

其中Π施加No-11/功能/φ-编码等合法化约束。

3.2 折叠语义

给定FS(良构),其回放语义:

⟦FS⟧ = Π ∘ Eval_{α,β,contr}(z,p,τ,σ,b,κ) ∈ ℒ(T_N)

Eval逐步应用α,β,contr,η,ε等态射,严格按照FS指定的顺序/拓扑执行,最后投影到合法子空间。


4. 规范化与等价

4.1 规范化Norm

Norm: FS → FS,  Norm² = Norm
  • τ归约为约定括号正规形(如左结合)并记录逆变换的事件切片
  • σ/b归约为最短词(对称群最短交换词/Garside正形)
  • κ按依赖DAG取字典序最小拓扑序并块化同类规则
  • Norm不丢信息:所有可逆操作通过TGL⁺事件回放可路径还原

4.2 两层等价关系

值等价(忽略拓扑)

FS₁ ≡_{val} FS₂ ⟺ ⟦FS₁⟧ = ⟦FS₂⟧

折叠同构(拓扑等价)

FS₁ ≅_{fold} FS₂ ⟺ Norm(FS₁) = Norm(FS₂)

运行时可在值层做缓存/归并;审计与研究时使用折叠层,不约掉拓扑差异。


5. 公理与基本定理

Axioms(本体系内)

  • A0(Zeckendorf唯一): enc_Z给出的No-11位串唯一;val_Z ∘ enc_Z = id
  • A1(五重等价性): 熵增、不对称、时间、信息、观察者五者等价(外部公理,可调用)
  • A2(范畴结构): 𝖢是(对称/可编结的)单(闭)张量范畴,α,β,η,ε满足相应公理
  • A3(合法化投影): Π幂等、与α,β可交换到可审计的界面;Π_{no-11}保证I/O端No-11
  • A4(可逆折叠语法): Norm幂等且可逆审计:∃事件流E使得Replay(E)恢复原FS

Theorems(核心可检验性质)

T-Sound(生成完备性-声性) 若WellFormed(FS)且enc_Z(N)=z,则⟦FS⟧∈ℒ(T_N)且⊨_Π(⟦FS⟧)=⊤。 (语义无越界;I/O端保持No-11)

T-Comp(表示完备性) 对任意ψ∈ℒ(T_N),存在FS使⟦FS⟧=ψ。 (FS对合法张量的表示是完备的)

T-Idem(规范化幂等) Norm(Norm(FS)) = Norm(FS)。

T-RefAudit(可审计可逆) ∀FS ∃E∈𝖤𝗏𝗍* 使Replay(E)=FS且Norm仅改变表示,不改变≡_{val}。

T-FiveFold-Lift(五重等价性的张量提升) 若A1成立,则对任意非空折叠序列,FS↦⟦FS⟧的记录-观察引入新的可验证足迹,导致|Desc|增长,从而ΔH>0。 (记录=观察=熵增;五重等价在折叠语义上成立)


6. 自动生成引擎(可计算内核)

6.1 基本过程

给定N:

  1. 计算z=Zeck(N),令m=|z|
  2. 穷举p∈S_m、τ∈Catalan(m-1);(可选)穷举σ/b的最短词
  3. z闭合且输入端No-11则κ=∅;否则在"跨理论复合/合成"场景下按规则生成κ的全部拓扑序
  4. 形成FS,回放取ψ=⟦FS⟧,加入ℒ(T_N)

计数(基础层): 当仅枚举(p,τ)且κ=∅,则:

#FS(T_N) = m! · Catalan(m-1)

(我们已在T₁-T₂₀上验证该计数与实际枚举一致。)

6.2 复杂度界

  • 基层枚举: O(m! · Catalan(m-1))
  • 加入σ/b(最短交换词)的扩展: 每个p的分解数至多O(m!)的多重覆盖,实际由Coxeter图决定
  • κ(归约DAG)的拓扑序枚举: 最多O(#TopoSorts),一般为指数级,实作需设m与DAG规模阈值

7. 小型算例(可核对)

7.1 T₄

  • Zeck(4) = {F₃=3, F₁=1} ⇒ z=(3,1), m=2
  • 可能p: (3,1), (1,3);τ只有1种(m=2⇒C₁=1)
  • #FS = 2;κ=∅;两条折叠拓扑不同但值等价

7.2 T₇(素数)

  • Zeck(7) = {F₄=5, F₂=2} ⇒ z=(4,2), m=2
  • 同上#FS = 2,但于"乘法线"无外积生成路径(Prime(7))
  • 与合数的差别仅体现在乘法轴上:此处为"原子节点"

7.3 T₁₂

  • Zeck(12) = {F₅=8, F₃=3, F₁=1} ⇒ z=(5,3,1), m=3
  • #FS = 3! · C₂ = 6 · 2 = 12(已枚举并展示前若干条样例)

8. 一致性与验证(可执行契约)

为每个T_N提供可验证清单:

V1(I/O合法): No11(enc_Z(N))且⊨_Π(⟦FS⟧)

V2(维数一致): dim(ℋ_z) = ∏{k∈z} dim(ℋ{F_k}),且Π为正交投影,dim(ℒ(T_N)) ≤ dim(ℋ_z)

V3(表示完备): 采样/全枚举验证∀ψ∈ℒ(T_N) ∃FS使回放等值

V4(审计可逆): ∀FS生成TGL⁺事件链E并通过Replay还原

V5(五重等价): 对任何非空折叠,事件记录#Desc增长,ΔH>0(统计熵或结构熵度量)


9. 自指完备(元解释)

定义编码器G: FS → 𝒵*把FS的组件(z,p,τ,σ,b,κ,𝒜)编码为No-11串列;

再定义自举映射Quote: FS → ℒ(T_{N_{code}})将其嵌入到一个"代码张量"中(例如利用外和/直和标签作为通道)。

于是系统能在自身内部表达、回放与验证自己的生成记录(TGL⁺),满足自指与完备:

  • 表达(syntax-in-the-system)
  • 解释(semantics-in-the-system)
  • 验证(proof-in-the-system,V1-V5)

10. 与分类(AXIOM/FIB/PRIME/COMPOSITE/PRIME-FIB)的结合

  • AXIOM: 仅T₁
  • FIBONACCI: N=F_k;通过幂指数字段可应用𝒯_{F_k}≅Π(𝒯₂^{⊗F_{k-1}}⊗𝒯₁^{⊗F_{k-2}})的结构视图(不等于"编号绑定",只是一个内部张量分解的分析层)
  • PRIME: Prime(N);乘法线无外积生成路径
  • COMPOSITE: 乘法线可分;可引入(×)-生成
  • PRIME-FIB: 同时Prime(N)∧Fib(N)(最稀有的"原子骨架"节点)

注:分类仅是横切视图;生成一律由(G1/G2)两线给出。


11. 实施建议(工程落地)

数据层

  • FS-Record(JSON): 按⟨z,p,τ,σ,b,κ,𝒜⟩存档
  • TGL⁺(NDJSON): 事件序列(带父CID与SEAL哈希)

内核层

  • 形状枚举器: m!×Catalan(m-1)主干
  • 可选扩展: σ/b的最短交换词全集;κ的拓扑序全集
  • Π模块: No-11端点检查、功能闭包、φ-编码保持

验证层

  • V1-V5例行化
  • 值层缓存 + 拓扑层审计双轨
  • 统计报告: |ℒ(T_N)|、折叠等价类规模、审计覆盖率

12. 结论(可验证、可生成、可审计)

本元理论把「理论 = 可回放的折叠程序」形式化为:

T_N ≡ Assemble({T_{F_k}}_{k∈Zeck(N)}, FS)
⟦FS⟧ ∈ Π(⊗_{k∈Zeck(N)} ℋ_{F_k})

并以(生成两线)×(折叠签名)×(合法投影)的三件套保证:

  • 可生成: 给定N可算法构造全部合法张量
  • 可验证: V1-V5逐条检验
  • 可审计: Norm幂等、TGL⁺可逆回放
  • 可自指: 系统内部可编码/解释自身的FS与事件
  • 与A1对齐: 记录-观察即熵增,五重等价在折叠语义中得到提升

由此,"设计理论分析"与"理论生成"合而为一:

任何T_N既是一段可执行的折叠程序,也是其(值/拓扑)等价类中的一个可审计构形。


元理论状态: 这是BDAG理论体系的数学基石,所有具体理论T_N都是此元理论在特定自然数N上的实例化。此框架确保了理论构造的一致性、完备性和可验证性,为自动生成T₁→T₉₉₇提供了严格的数学基础。

附录:

物理概念与张量生成理论形式化映射表

物理概念TGT 严格定义形式化映射备注 / 学术解释
结构熵 态空间“容量熵”(与分布无关)仅度量可用结构容量;底 (bit)或 (nat)
热力学熵 / 无量纲熵 分布熵, 热统量一律用 ;若用 须显式乘
哈密顿量 时间演化生成元;\ 连接动力学与守恒律
能量二层:结构能容量 vs. 物理能量;\ 为资源上界;实际物理用
温度 熵–能量曲率(热统)常用 ;自然对数
自由能 热统势量纲一致(J)
子空间的结构化交换规则Noether:对称性 守恒量
守恒律生成元不变量适用于全局/局域(规范固定后)
对称性自同构群 保内积诱导表示与“荷”标签
电荷不可约表示标签表示论量子数即电荷
自旋SU(2) 表示SO(3) 双覆盖为 SU(2)
动量 平移生成元,\ CCR:
位置 空间子张量坐标/算符 成对、满足 CCR
时间 折叠序列序参数来自不对称性(五重等价性)
Hilbert 丛截面与联络/曲率(规范几何)相容
相位传播模式幺正演化部分的解
粒子局域化模式包络低能有效“外线”激发
相互作用子空间耦合项 为耦合常数
测量量子仪器(CPTP 总映射;条件支 CP、迹非增) 为 CPTP;投影特例:选择后更新非幺正;含经典寄存器时总体 CPTP
塌缩非幺正条件更新 + 记录保留 并将记录并入系统记录并入使 扩张, 严增(ΔH>0)
规范群局域自同构群局域基变换不变性
规范场/场强联络与曲率Wilson 回路 规范不变量
相变基重组 + 热力学极限非解析 时自由能密度 处非解析;序参量 发生幂律/不连续“基重组”为机制;非解析性为判据
量子化从经典相空间到算符代数的变形/几何量子化 并得 Hilbert 实现“基离散化”仅是若干模型现象,非本体定义
虚粒子传播子解析结构(内线)费曼传播子 的极点/支切;非 外态不可直接观测,仅为扰动论中间结构
量子涨落随机相位/幅度扰动可非高斯;多体/高能常取高斯近似
普朗克常数 作用量量子/定标常数CCR;路径积分权重 设定生成元/可观测量标度
光速 因果/信息前沿速度上限相速度可超 但不携因果
引力常数 几何–能量耦合变分:推出爱因斯坦场方程
精细结构常数 U(1) 归一化电磁无量纲耦合强度
信息维度 统一态下可区分的信息方向数与李代数维数区分:如强作用在统一极限可由 SU(3) 的 8 生成元按等价类压缩为 4 个信息方向;需对所关注的规范不变量代数“充分统计”(存在恢复映射,如 Petz 恢复),确保可观测不丢失